身心 | 靜坐、站樁是中國文化的寶藏

身心 | 靜坐、站樁是中國文化的寶藏

 

靜坐,是我國傳統養生學中的寶貴遺產。通過靜坐,可使人體陰陽平衡,經絡疏通,氣血順暢,從而達到益壽延年之目的。

如今,這古老的東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,一個強身健體的靜坐養生熱正在風靡全球。

我國自古以來,凡導引、打坐、吐納、行氣、按蹺、氣功等,都離不開靜坐,其鼻祖很可能是遠古時代的著名養生家彭祖,以後傳入儒家。

據《列仙傳》載述:彭祖,殿大夫也。曆夏至殷末,八百余歲,常食桂芝,善導引、行氣。

8OO多歲當然是極為誇張的傳說,但他肯定是位高齡老壽星,這是無疑的。

不光是佛家與道家主張靜坐,以求頓悟,古代儒家也重視靜坐,認為靜能生慧。

並把靜坐定為理學的必修課,甚至要求弟子們通過半日讀書,半日靜坐以明理。宋代大儒朱熹告誡弟子:當靜坐涵養時,主要體察思繹道理。

實踐證明,靜坐對腦力勞動者防治神經官能症、頭痛、失眠、高血壓、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礙等,均有良好的作用。

近來還有研究表明,靜坐還有增強消化功能、耐寒能力及潤澤肌膚的美容功效。

靜坐、站樁,一靜一動。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,靜坐是文練,站樁是武練。

1

關於靜坐

古人曰:靜坐悟道,其覺在通。”“,有個豎心,要把心豎起來,是在本底的意識層面感悟,感悟這個,感悟生命規律。

,應是三方面的內容的通達。

當然,三者是相容的。,可以理解為,在有形的層面。

,在常態中在無形的層面,三者在生命活動中,是個混化的整體。

《六祖壇經》中的開篇講到,大師(指六祖)不語,自淨心神,良久乃言。

其實這是個收攝心神的過程,進入定和靜的狀態,開始講課。我們也兩眼輕輕閉合,靜坐一會兒。

腠理宏觀上,是單個細胞簇擁在一起,形成覆蓋全身的表皮;微觀上,是表皮細胞與細胞之間細微的縫隙。

《說文》中:理,治玉也。指順著玉石的自然紋路來治玉。名詞的理,就是指玉石的自然紋理,裂隙所在。在人體,就是表皮間隙紋路。

 

古人是怎麼體會到人體的毛竅腠理呢?在治學上,古人更強調反求諸己,有內求的過程。

比如我們靜坐一會兒,身體端正,呼吸慢慢勻細,心神也開始安靜。這就是個調形、調息、調神的過程。

李時珍在《奇經八脈考》中說:內景隧道,唯反觀者能照察之。我們的祖先是在安靜的狀態下,體會到身體的經絡和腧穴。

在諸子百家中,都涉及到精氣神的內容,神是統帥形和氣的。

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特色內容。

中醫學中處處都是氣的字眼,我們通過反求諸己,是可以體會到這個的,不能按我們的教材理解只是個哲學名詞。

近代武學家王薌齋在傳授大成拳及站樁時講,功夫達到相當程度,自覺頂天立地,有身聳雲端,精神放大之感,身如雲端寶樹

1991年時,我常去拜訪一個前輩,他講他的感受,練功狀態,身體無限的高大,每個毛孔,可以感受和縣城一般大(當時他住在一個縣城),

把周身的毛竅腠理打開,把虛空的氣收歸自身,咵達,象門一樣,關閉了周身的毛竅,大自然的氣就歸我所有了。

毛竅的開合,和大自然不斷進行能量和資訊的交換。

我們平常也在不斷的和自然有能量和資訊的交換,只是我們不能更清晰的感覺到。

 

曹操的《陌上桑》中:絕人事,遊渾元,就是講在練功,排除人事的干擾,體會和宇宙虛空渾元(混元)氣的變化。

《黃帝內經》中講:去世離俗,積精全神,遊行天地之間,講的也是在主動的修行。

在一定境界時,遊行於天地之間,對天地之間,對宇宙日月星辰的分佈,都會有相當的認識。

為什麼我們古人的天文學那麼發達?曆法,如此精確,這都是智慧開發後,對宇宙時空的把握。

大道至簡,靜坐和站樁一樣,擺好姿勢,把心放下,安安靜靜,就行了。

 

200711月份,我收了個學生,是個巴西小夥,24歲,叫Lucas,後來他要求起個中文名字,我用了老子《道德經》中的話,取名字叫白若穀。

給他解釋虛懷若谷的意思,他很高興。總要有姓,就用了,告訴他是純粹,潔白的意思。

若穀是個稟賦很好的年輕人,若谷是從站樁入手的,稟賦使他能入靜,能定住神。開始我要求一小時,一星期後,他能站到兩三個小時。

有一天,他講,昨天站樁時,身體無比高大,頭頂象有一根繩子提著,心情很寧靜,眼前有一望無際綠色的草坪,象回到巴西的家中。

這是體內氣機的變化,氣一動志,氣機良性的升發,可以牽動情志的變化,眼前(其實是閉著眼)的景象是虛幻的。

告訴若穀,要安安靜靜,體察體內的變化,不可執著於眼前的景象。

當時尚未給他講解頭頂懸,一般是站樁時,主動作意,想有一根繩子在頭頂提著,連著天際。他是自然地體會到了。

 

2

關於站樁

下面我們講講站樁,今天我們介紹一個無極樁,北京太極拳的門派有練習的,看似簡單,其實能入門,也是奧妙很多。

兩腳併攏上,兩手自然下垂,百會上領,下頦回收,這時,腰部有意識地向後放鬆,尾閭下垂。

百會向上,尾閭向下,意念中把整個脊柱抻直了,當然,要先這麼作意,不可能真的直。

我們看人體的模型,腰椎的生理彎曲是向前的,通過站樁,丹田(腰腹內)的氣充足了。

腰椎可以有一定的鬆動,開闊了丹田的領域,生命力自然就增強了。我們練習一段時間無極樁。

我們要把人體理解為一團混元氣,當這一團混元氣有了滯點,開合出入不能正常進行時,就要生病了。

肚臍為中心的區域,是這團混元氣的核心,在臨床上,在肚臍的四周,中年之後,往往會有壓痛點,有或大或小的痞塊。

有的如棗子大小,有的如花生大小,有的如黃豆大小,這就是病灶。

越小,可能結的時間越長,越難對付。有時可以兩手的手指結合起來,點按這些痞結。會痛,又痛又快。

這裡我們學習一個揉腹臥功,在少林派裡易筋經中的內容,是武功內壯法之一。

 

我們仰臥時,左手按在上腹正中,右手按在左手背,兩手沿上、左、下、右的順時針方向揉動。

按力由輕到重,範圍由小到大。慢而勻,沉而溫。意注腹中,神隨手轉。

我們要重視以肚臍為中心的區域這團氣的變化,這團氣有了阻塞,偏向上,心肺會出問題;偏下,就是肝腎會出問題;中間就是脾胃。

大致是這樣的。介紹的這個揉腹臥功,坐著時,也可以練練,都是有好處的。

《道德經》第五章中:天地之間,其猶橐籥乎?虛而不屈,動而愈出

橐籥tuo yue)是古代冶煉時鼓風的器具,就是風箱。橐是鼓風器,籥是送風的管。

人體也是個小橐籥,通過一呼一吸和宇宙虛空交換能量和資訊。

人是精氣神的三位一體,神為主宰,從形入手,主動地運用意識,促進氣機有序的升降開合,吐故納新,何樂而不為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