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機廢棄物再生科技事業
服務項目:「再生處理整廠設計規劃」,協助客戶分析、需求、規劃方案,營運管理、品質監控、整合性管理服務,創造企業價值:
有機廢棄物再生簡述
一、緣由:
本經建項目由榮慶國際股份有限公司/黃北武教授親自主持,黃教授歷經過十八年之研發,掌握了以上有機廢棄物再生處理之關鍵技術(取得二十幾項專利證書及ISO14000、CE等國際認証),在政府單位、民間單位,設置了二十幾個成功處理廠及近百台100公斤以內的小型處理之案例,並經過環保署之空污檢驗、農委會之肥料檢驗、環保監測實驗室的重金屬檢驗,皆在環保署規定範圍之內,展現實積與能力。
黃教授,本身在機械系教授二十五年之經驗,對機械領域有初步之認識,因此對廢棄物之處理再生過程,從機械輔助,切入環保領域,做了多方面改善,十八年來已取得國家二十幾項專利!於1997年投入有機廢棄物再生處理的領域,研發出一套,不另外添加酵素、微生物之處理方法(未來工廠運作,可免受酵素廠商掌控,並減少運作成本),發酵腐熟時間約在20天左右,臭味濃度在50ppm以下,用大自然法則,機械輔助堆肥之方式,將廢棄物,做一完整之終結處理。
二、有機廢棄物大致上可分成五大類別:
A. 農業廢棄物。 B. 蔬菜、水果之殘渣。 C. 禽畜糞便。 D. 禽畜屍體與羽毛。 E. 泔水與廚餘。
三、處理有機廢棄物方式:
如何將有機廢棄物再生,發酵成有機肥,其中必須克服的困難點:
- 如何將6-12個月之發酵期,縮短到二至三週,甚至於一週內,甚至於三天。
- 如何將有機廢棄物腐敗之酸味(酸鹼值約在5±1),發酵成中性或弱鹼。
- 如何將有機廢棄物腐敗之異味使它不要產生。(而不是產生異味,再來想辦
法除臭)。
- 有機廢棄物含有大量的水份(約20~90%)發酵過程中,釋出的水分
(10~80%),如何做成液肥,減少異味之來源及蔓延。
- 未來的營運成本如何低,本公司不贊成採用高耗電能的電熱片加熱,不
贊成使用高價位的生物酵素發酵,而是採極低之機械輔助及自然方式發酵。
四、對有機廢棄物的特殊處理方式
有機廢棄物處理之全場設備規劃特色及特殊處理方式 :
- 不必另外添加酵素微生物,即可做發酵,免受酵素廠商之控制,並減少營運成本。
- 採用好氧發酵,無異味。
- 經過臭味檢測,週遭環境在100公尺內為50PPM以下。
- 機械轉化發酵之功能,十五分鐘可立即將臭味降低到60%。(可拿到鼻子聞,無異味)。
- 發酵腐熟高溫回穩期,約在2-3週,比一搬堆肥需6-12個月,可節省很多時間。
- 餿水液可製作為液體有機肥,胺基酸值很高。
- 液肥發酵製作過程約45天,異味很低。
- 整個機械輔助發酵過程,採半自動化,節省人工。
- 因地制宜、因事制宜,可依業主之要求狀況,如進料物之類別、進料方式、經費預算,做適當之調整。
- 我們設備,採用有進料才開機,而非採用耗大能源之電熱加熱方式,亦非持續保持恆溫之發酵方式,用電量很省。
- 不分生廚餘、熟廚餘,只要您提供有機廢棄物,99%皆可做最佳最終的處理。
- 整廠設備設計、規劃、施工、有十八之成功案例,技術皆已經非常成熟。
五、設廠實績:
- 新北市雙溪區,設置台灣第一座廚餘再生處理廠(處理量每日600公斤)。
- 高雄市梓官區,設置較具規模的廚餘再利用廠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屏東縣恆春鎮,輔導設置完整流程之廚餘堆肥場(處理量每日10公噸)。
- 花蓮縣瑞穗鄉,設置簡易廚餘處理場(處理量每日500公斤)。
- 新北市五股區公所,設置廚餘處理場及結合週遭之生態農場(處理量每日5-10公噸)。
- 屏東縣林邊鄉公所,設置多元性廚餘再生再利用堆肥場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全國第一座廚餘飼料化廠改善案(改善結果:達脫水率67%,飼料含水量13%以下之標準)。
- 高雄市彌陀區公所,設置廚餘處理堆肥場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高雄海洋科技大學,協助設置全國第一座教學研究廠及高雄市,楠梓區示範廠及第一座液肥發酵廠。(處理量每日1公噸)。
- 高雄市茂林區公所,設置原住民第一座廚餘場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澎湖縣環保局舊廚餘處理廠改善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高雄市本州環保科技園區,輔導寶淨環保公司設置,廚餘再生廠及廢油回收再利用廠。(處理量每日20公噸)。
- 台灣唯一廚餘專業示範處理,在台中市環境保護局廚餘處理專區(處理量每日10-15公噸)。
- 馬來西亞山打根設置慈濟廚餘回收廠。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澎湖縣環保局新廠,設置完整功能性全澎湖縣廚餘資源再生廠(處理量每日10-15公噸)。
- 馬來西亞山麻六甲廚餘資源再生廠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金門縣環境保護局廚餘場改善。
- 苗栗縣苑裡鎮公所廚餘場。
- 高雄市大樹區公所廚餘場(處理量每日5公噸)。
- 高雄市阿蓮區張進和牧場(30萬隻蛋雞糞便處理)。